您所在的位置:
  首页 > 美食特产频道 > 特产购物 > 与“文房四宝”徽墨、宣纸、端砚齐名的苏州湖笔

与“文房四宝”徽墨、宣纸、端砚齐名的苏州湖笔

2014-3-7 15:57:19    网友评论 风景网   作者:伯爵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    湖笔与徽墨、宣纸、端砚一起被誉为“文房四宝”。18世纪后期,湖笔从浙江吴兴传入苏州,经过历代制笔艺人的研究改造,逐步形成以尖、齐、圆、健为特点的地方风格。

苏州湖笔,有羊毫、兼毫、紫毫、狼毫、鸡颖、山马六个大类,共有大、中、小楷、对笔、屏笔等300多种规格。大的直径似碗口,小的直径像绣花针。选料讲究,工艺精细、性能齐备、品质优良,博得广大使用者称赞。苏州湖笔厂生产的“金鼎牌”湖笔,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地区,历久不衰。

毛笔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。湖笔之乡在善琏镇。当地有笔祖蒙恬庙。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“用枯木为管,鹿毛为柱,羊毛为被(外衣)”,发明了毛笔。2006年,湖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湖笔选料讲究,工艺精细,品种繁多,粗的有碗口大,细的如绣花针,具有尖、齐、圆、健四大特点。尖:指笔锋尖如锥状;齐:笔锋撮平后,齐如刀切;圆:笔头圆浑饱满;健:笔锋挺立,富有弹性。湖笔按大小规格,可分为大楷、寸楷、中楷、小楷四种。湖笔,又称“湖颖”。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,笔工们称为“黑子”,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。这种笔蘸黑后,笔锋仍是尖形,把它铺开,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。

“黑子”的深浅,体现锋颖的长短。湖笔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、拔、梳、连、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。专门挑选的山羊,每只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,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。一支湖笔,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是在无数粗细、长短、软硬、曲直、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,。湖笔具备的尖、齐、圆、健的特点,称为湖笔的“四德”,所以有“毛颖之技甲天下”之说。
制笔原料
笔料的品种繁多,有软毫、兼毫、硬毫三大类近三百多个品种。以羊毫为例,传统上只择取杭嘉湖一带所产的优质山羊毛,因为这一带山羊在冬季吃含高蛋白的科桑叶或水花生,有的还以圈养为主,锋嫩质净。笔工们将这些优质笔毛料,按质量等级分类,分出“细光锋”、“粗光锋”、“黄尖锋”、“白尖锋”“黄盖锋”等四十多个品种。每一个品种之下,还有再分出若干小类,其精细程度,丝毫不亚于绣花。湖笔选料严格,主要选用山羊腋下毛,所取毫料须陈宿多晒,除去污垢,然后再根据毫料扁圆、曲直、长短、有无锋颖等特点,浸于水中进行分类组合,一般要经过浸、拔、并、梳等七十余道工序。

湖笔以羊毫取胜。而从书画上看,明代的文征明、唐伯虎等文人在苏州一带尚习惯用狼毫(鼬鼠尾毛),湖笔从硬毫变为为软毫的时间大约是自宋以后,中国水墨画从丝绢乡为宣纸,从线条为主改为块面,从工笔转向写意,作为工具的毛笔就逐步要求锋长、柔软、含墨量大的羊毫了。湖笔的笔杆主要取浙西天目山北麓灵峰山下的鸡毛竹,它节稀杆直,竹内空隙较小,是制作笔杆的理想原料。
制作工艺
湖笔纯由手工制作,制作工艺十分复杂。一支湖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,一般需要经过择料、水盆、结头、装套、蒲墩、镶嵌、择笔、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,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。在众多工序中,以择料、水盆、结头、择笔四道工序要求最高,最为讲究,尤其是水盆和择笔。主要工序由技工专司,选料精细,制作精工,尤其讲究锋颖。制作工匠秉承“精、纯、美”的准则,生产出“尖、齐、圆、健”四德齐备的成品湖笔。

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以“千万毛中拣一毫”和“毫虽轻,功甚重”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,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。
水盆
水盆是湖笔制作中最复杂最关键的一道工序。在宽大的水盆车间,整齐地放着一排排木盆,笔工们一手拿着角梳,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料在水盆中反复梳洗、逐根挑选,按色泽、锋颖、软硬等不同级别进行一根根分类、组合,做成刀片状的刀头毛,然后再放在水里缕析毫分,把断头的、无锋的、曲而不直的、扁而不圆的毛剔除,整个过程非常精细。
择笔
择笔也是分拣毫毛的一道工序,让制成的半成品毛笔笔头在干燥状态下散开,一手握住笔杆,一手拿着修理工具,迎着光线把没有锋颖的笔毛拣去。
水盆和择笔两道工序对于坐姿也有特殊的要求,宜侧身而坐,身朝南而面稍偏东,处于自然光线的照射下。因为毛毫的锋颖只有在自然光线下才能达到清晰的最佳可视效果。择笔还十分讲究脚的摆放,右脚的脚背往往拐在左脚的脚跟上,座位是板凳,使笔头在操作时不会踏腰,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挺直。

特色品种
1、鸡颖类
俗称鸡毛笔,以鸡毛为原料,经湖笔传统工艺流程的一种特殊操作而成。这也是湖笔产品中的一个独特品种,它的制作方法很原始,然而能操作这种工艺流程的技工已为数不多了。鸡颖笔因其性能特软,笔锋一着墨,像一个吸足墨水的棉花球,因此没有深厚的书写功力和经验是很难使用的。然而用它书写的作品,能体现苍劲有力,婀娜多姿的魅力。由于曲高和寡,使用者甚少,市场上已难觅其踪。
2、紫毫类
紫毫是山兔毛毫三种主料中最稀贵的一种做笔原料。紫毫笔是湖笔兼毫大类的一个旁支,它归属于兼毫,亦有很多的规格和品种。此毫色泽乌黑光毫,其长短和含量直接影响笔的价值。富有弹性的,锋嫩耐磨。以书写中小楷为主。一般兼毫笔,只能开锋三分之一,唯有紫毫笔,能全开其锋,具有吸墨量多,书写长的特点。
3、胎毛笔
胎毛经消毒、脱脂、防腐处理,可历经千年不腐、不蛀、不烂。胎毛笔要经过水盆、结头、车斗、择笔、刻字等大流程和一百多道中小过程完成,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易于书写,真正做到落纸如云,挥毫如意。
4、羊毫笔
性能柔和、挥洒如意、宜写正、草、隶、篆、行各种书法及泼墨山水,写意花卉。   
5、兼毫笔   
刚柔相济、得心应手,适用写中小楷书、工笔、人物画像、修饰照相、工业制版等。   
6、狼毫笔
劲健有力、宜书宜画,适用于泼墨山水、写意花卉,亦可写各体书法。
湖笔特点
湖笔能够取代宣笔不仅是历史的原因,关键还在于它的内在品质,也就是制作技术标准和书写效果上的质量标准。总括起来就是“三义四德”。   
“三义”
“三义”指精、纯、美。这是从技术说的。“精”指拣、浸、拨、梳、结、配、择、装72等道工序都一丝不苟;“纯”指选料严格细腻,以“千万毛中选一毫”的态度进行;“美”指形、色及配合的毛杆、刻书、装潢等高度统一。
“四德”
“四德”指“齐、锐、圆、健”。这是从书写效果上说的。“齐”指笔头饱满浓厚,吐墨均匀;“锐”是笔锋锐尖不开叉,利于钩捺;“圆”指圆转如意、挥扫自如;“健”指健劲耐用,不脱散败,有弹力而显书者笔力。
湖笔第二个特点是坚持传统书法操作。明代方以智认为一支好笔必须具有“心、被、柱、副”,这和《笔经》里说的“桀者居前、毳者居后,强者为刃、耎者为辅”是一致的,也就是一支毛笔头,心内要有锋,必外要被以颖毫,心内的顶峰处要有最好的颖毫作柱,副是指辅助衬托的毫毛也不能不讲究。
湖笔的第三个特点是品种多。目前以用途可分书写绘画、工业、特用三大类用笔;以性能分有软、硬、兼三类。这三类所用的笔料就有十多种兽毛及其它禽羽等为原料,像硬毫中的黄鼠狼(鼬尾)、石獾、马尾、猪鬃、山兔以富强性,落墨劲有力流利见长;软毫的羊毫长而颖锐,运用圆浑,含墨饱满,枯润适用得当,则墨色笔意变化无穷;兼毫则刚柔相济宜书宜画。如似大小长短粗细来分,那就有数百种之多,这和中国许多毛笔产地品种都类似的。

相关故事
湖笔的真正原产地应该是浙江的湖州,所以称为“湖笔”。湖笔的制作工艺从明朝时开始传入苏州,到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,由于当时的湖州遭受战争破坏,那里的大批制笔工人迁居到苏州,一下子使苏州的湖笔业制作兴旺了起来,超过了湖州本地的制笔业了,时间一久,倒让人以为“湖笔”是苏州的“特产”了。
1963年7月,郭沫若先生到苏州视察时专程到当时的苏州湖笔社参观,当见到那一支支精致的湖笔时,顿时诗兴大发,当即挥毫写了一首诗:“湖上生花笔,姑苏发一枝,民威代天威,腐朽出神奇……”至此,苏州湖笔的名声更响亮了。
湖笔成名
湖笔的蜚声四海,当始于元。钱舜举(钱选)的画、赵孟頫的字、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。随着赵字的雄踞海内、朝野交誉,赵孟頫手中那枝握笔终日、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“妙笔”,令名声不胫而走,深入人心。有元一代,湖州制笔能工迭出,冯应科、沈日新、温生、杨显均、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,“湖笔”之名就此奠定。
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,成祖朱棣再迁于北京。文化中心的北迁,使力图善价而沽的湖笔能工们驾起一叶扁舟,入京售笔。当时主修《永乐大典》的解缙等人,对陆颖、陆文宝、徐原珪、施廷用等人的佳制激赏不已,纷纷为之赋诗作文加以咏赞。其后,善琏笔工便逐渐散布于大江南北、京师通衢,虽离土而犹重迁,“湖笔”之名,世代不易。对有关文献记载进行粗略统计,先后开肆外埠的湖笔名店计有:北京戴月轩、贺莲青、李玉田;上海杨振华、李鼎和、周虎臣(一说属宣笔)、茅春堂;苏州贝松泉;扬州兴散寺;天津虞永和等。源源输出各擅绝技的笔工和各色等第的湖笔、笔胚,维系着“毛颖绝技甲天下”的胜名。
   [编辑:金皓天]
查看更多评论>> 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来源:风景网,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